宁波组织名师团队公益答疑******
寒假作业不会咋办?
宁波组织名师团队公益答疑
本报讯(记者史望颖)做寒假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这个寒假,宁波市教育局推出“甬上问学”中小学公益答疑服务,集结名师团队为全市有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优质的“一对一”辅导,让孩子们在寒假学得轻松、高效、舒心。
据介绍,“甬上问学”在线答疑服务由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名师团队、学科骨干教师开展。答疑服务的时间分春节前、春节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月2日至1月13日每天14:00至17:00,第二阶段为1月30日至2月3日每天14:00至17:00。答疑覆盖的内容有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公益答疑服务是‘双减’政策实施课后服务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方便学生寒假在家学习时求教。”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杜仕海说,“组织优秀教师,开展面向全市范围的学生,尤其是面向教育薄弱地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线上答疑服务,也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共富的一项举措。”
据了解,学生们在答疑服务时间段可以自由提问,“甬上问学”在线答疑系统的后台将按学生提问的先后次序,每门学科安排一定数量的问题,自动派发给当天进行答疑服务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们会进行“一对一”解答。答疑的教师团队采取宁波十个区(县)市轮值制,一天一个区(县)市,都是各地组建的名师团队和学科骨干教师来给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线上辅导。
“甬上问学”答疑服务坚持学生自主、自愿、自选参与原则,没有要求必须参加。学生在寒假里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或者有某一学科的学习困惑等,都可以向答疑的老师请教、交流。
中国最高法发布环境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 涉严惩走私“洋垃圾”******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1日发布环境公益诉讼专题指导性案例,其中一件案例关于司法保障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案情显示,有不法分子在韩国组织了一票138.66吨的铜污泥,并以铜矿砂品名制作虚假报关单证。该票固体废物被海关查获后滞留港区,无法退运,危害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经评估,涉案铜污泥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处置费用为1053700元(人民币,下同)。
此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涉案公司及人员分别作出刑事判决。另据该院作出的民事判决,被告米泰公司、被告黄德庭、被告薛强、被告华远公司须“连带赔偿非法进口固体废物(铜污泥)的处置费1053700元”。华远公司不服,提起上诉。2020年1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表示,该案明确侵权人走私固体废物,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或者具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重大风险的,应当依法承担生态环境侵权责任,赔偿行政执法机关实施无害化处置支出的合理费用,有效解决“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生态保护困局。
发布案例的同时,杨临萍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生态环境公益保护的中国司法实践。她说,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司法确认案件1.6万余件。
杨临萍还说,全国法院共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或组织2426个,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建成覆盖全国各层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国家。
记者从会上获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各地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审判组织,实现流域重点区域全覆盖。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庭长刘竹梅表示,黄河保护法将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最高法即将召开专门会议就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作部署。(完)